現(xiàn)在的家庭常常因為夫妻兩人都是上班族,回到家時間都晚了,孩子忙著做功課,父母也要處理家務,天天這樣早出晚歸,親子相處的時間都很少。偶爾周末大家才一起出去郊外走走。但我建議父母,不論你和孩子是一起到郊外爬山、釣魚,最好能多安排一些時間,找機會和孩子坐下來聊天、談心,這才是最寶貴且重要的。
在卡內(nèi)基訓練中有一個溝通的工具叫“心談”。心談的技巧是只問問題,不講道理、不分析,只有完全的傾聽,跟我們平日的人際互動溝通完全不同。有一次我跟女兒心談,我問女兒:“你從小到大,最有挫折感的是什么事情?”結果女兒竟然回答:“我跟你講話最有挫折感!”我嚇了一跳心想,怎么女兒跟老爸講話會最有挫折感呢?于是趕緊問她:“為什么你跟我講話最有挫折感?”女兒說:“因為小時候每次跟你講話的時候,你的眼睛都沒有看著我!”
當小孩跟我們講話的時候,我們有沒有專注聽,或是眼神有沒有和他們接觸,其實對年紀很小的小孩已經(jīng)產(chǎn)生影響,要不是黑立告訴我,這是我完全沒有想到的事情。父母必須要注意的是,當小孩跟我們講話,我們雖然聽到了,但卻沒有停止看報紙、做家事、看電視等等動作,在這個同時,我們其實正在傳遞一個錯誤的訊息給小孩,小孩會認為:“爸爸媽媽對我根本不感興趣,我說的話他們根本懶得聽,甚至我在爸媽的心目中一點都不重要!”事實上,父母的心中可能完全沒有這個意思,只是無意的行為,但小孩接收到的訊息卻是負面的,必須要特別注意。
黑立跟我很像的一點是,她非常希望獲得別人的注意力,這一點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和她講話,沒有看著她的眼睛所造成的挫折感。她從小學五年級就開始化妝、打扮,小小年紀就每天花兩個小時,夾睫毛、打粉底、畫眼影等等,除了愛漂亮的因素外,也許是要獲得更多的注意力。
我仔細回想,當我在跟別人或客戶講話的時候,對方如果沒有看我,我也覺得好有挫折感。例如有一次我向李國鼎先生做簡報,我還記得那時候他坐在一張“U”字型的大桌子,在我簡報過程中,他從頭到尾都沒有抬頭,一直在看其它人臨時給他的一本雜志。我簡報完了,他也沒有反應,會議就這樣草草結束。這也是我一生中很大的挫折,但我并沒有機會告訴他。李國鼎先生對臺灣有很大的貢獻,我非常敬佩。我只能說,或許如果他能知道他這個習慣會讓人不舒服的話,那就更好了。
就如同我女兒告訴我,這才讓我自己覺醒一樣。有時候父母跟小孩講話,可能作夢都沒想到,父母講話時看著孩子的眼睛會這么重要!像我女兒在這么多年后還記得這件事,可見小小的動作,影響卻非常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