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中,離不開懲罰。但是,對孩子的懲罰必須建立在愛的基礎上。蘇聯(lián)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這樣說過“不用理智、溫柔的良言善語,用皮帶抽和打耳光,如同對雕塑對象不用雕刻家的精巧雕刀,而動用了生銹的斧頭?!?
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缺點”和“錯誤”都會伴隨著他的腳步。成人如果能夠正確地運用懲罰與獎勵,不但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還能夠培養(yǎng)出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如果孩子明白父母的懲罰是因為愛,便能夠理解或認同這樣的方式,并會越來越懂事的。
一 體罰能解決什么問題
英國衛(wèi)生部曾經公布過一份咨詢文件,內容是“建議修訂法例,禁止父母以任何輔助物來擊打孩子,以及用其他可以傷害孩子頭眼和耳的懲罰方式?!?
英國《獨立報》針對衛(wèi)生部的文件進行報道,稱:“英國政府正考慮立法禁止以藤條、拖鞋和皮帶等物件體罰孩子,違例的父母一經定罪,或須坐牢。”文件公布之后,英國國家統(tǒng)計辦公室針對部分家庭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85%的英國父母希望保留體罰子女的權力。
雖然中西方文化存在差異,但在體罰孩子的做法上卻存在相似之處。中國的傳統(tǒng)觀念中,兒童是其父母的財富,也就是私有產品,對孩子進行打罵或其他處罰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一些父母常常因為孩子不聽話、貪玩、學習成績不好,或者說錯話、做錯事等各種原因,對孩子采取體罰、打罵的方法。從古至今,更流傳著“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錯誤說法。
《教育法》出臺之前,教師體罰學生也深受大眾認可,也有“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說法。體罰之后,父母和老師都能找到理由說服孩子:打你是因為愛?!督逃ā奉C布之后,“為人師者”體罰學生的歷史宣告結束。但是,“為人父母者”可以體罰自己的孩子,似乎仍然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教師體罰學生,會受到一系列的懲罰,父母呢?
某報曾刊登過一例成人體罰兒童致死的消息:一位家長因為孩子貪玩沒完成作業(yè)就用棍棒體罰,因為時間太久,孩子被打死了。還有一則真實的案例,說的是一個孩子因為想和父親一起外出,孩子的父親要去辦公事不能帶他,在其不聽勸告的情況下,其父一怒之下踹了他一腳,結果這個弱小的孩子便慘死在了父親的腳下。
近些年來,這樣的報道屢見不鮮,每一次都會引起人們的震驚。有所不同的是,早些時候,人們對孩子以這樣的方式過早離世感到扼腕?,F(xiàn)在,人們的第一感覺是――打死自己的孩子也屬于刑事犯罪。體罰致死的現(xiàn)象尚屬少數(shù),它是體罰孩子所造成的最惡劣后果。對于那些活蹦亂跳的兒童來說,體罰對兒童造成的危害和影響卻比死亡還要嚴重。
體罰教育是一種“無能的教育”。它是父母對子女的粗暴態(tài)度,也是造成兩代人內心產生隔膜、水火不容的根源之一。體罰是兒童形成不良個性心理品質的誘發(fā)劑。兒童需要安慰、需要同情、需要在溫暖的環(huán)境中成長,如果缺乏了這些因素,便只能自己默默的沉浸在孤寂里,形成孤僻的性格,同時也容易形成自卑、膽怯、畏縮等不良心理品質。兒童經常處于體罰的壓力中,內心會產生惱怒和憤恨,形成固執(zhí)和對抗的心理品質。無論父母說什么,怎么說,甚至還沒有開口,孩子就已經做好頑固反抗的準備了。
拷打、責罵和體罰永遠不能作為一種影響兒童心靈的好方法,它唯一能夠留給兒童的印象就是成人的冷酷和粗暴。這么做的結果是養(yǎng)成兒童固執(zhí)的脾氣和不可挽救的怯懦和虛偽。
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一個重要的心理特征越來越明顯,那就是他們的自尊心越來越強。體罰孩子容易使他的自尊心受到嚴重損傷。父母或許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要么越打越“皮”,要么就是從逆反、對抗發(fā)展到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的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