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家長要加強生命教育刻不容緩

編輯:denghuiyang | 出處: 媽媽網(wǎng)

  加強生命教育刻不容緩

  山東省精神衛(wèi)生中心兒童心理研究室主任翟靜說,近年來,青少年學生自殺事件屢有發(fā)生。與成人相比,青少年的心理更嬌嫩、更脆弱,更容易受到一些突發(fā)事件的影響,產(chǎn)生心理疾患的比例更高。有的孩子不懂得生命的寶貴,輕易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凸顯了生命教育的缺失。她呼吁,與知識教育相比,沒有什么比生命教育更重要,要培養(yǎng)學生的生存能力,這關系到學生個人、家庭、社會的希望和未來。

  印度偉大詩人泰戈爾說:“教育的目的是應當向人類傳送生命的氣息”。教育的起點是人,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基點,教育的一切都是為了人的生命的喚醒、激揚、涵養(yǎng)和完善。

  一直以來,我們的教育往往對“生命教育”采取回避態(tài)度,或閃爍其詞,這其實并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長。事實上,在一些國家和地區(qū),生命教育已經(jīng)很普及。在瑞典,老師會讓孩子投入大自然之中,體悟四季轉(zhuǎn)換、葉子從新生到凋零的過程,會讓孩子們摸著孕婦的肚子給他們講人的出生,會組織孩子觀看剖宮產(chǎn)全過程錄像,讓他們體會媽媽孕育一個生命是多么艱難,從而認識到生命的寶貴、生命的價值以及自己要承擔的責任。此外,小學生還被允許到醫(yī)院太平間與遺體接觸,讓孩子們懂得生命對于我們只有一次,一個人的死亡對自己、對親人意味著什么,漠視生命將會帶來什么后果。可以說,這些老師在教育孩子時注重傳達一種貫穿始終的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態(tài)度和信念,讓孩子從老師共同參與的對死亡問題的探究過程中,領會了科學精神,體驗了對生命的感動。正是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深切地理解生命教育是體驗與思考并重、生命感動生命的互動性的教育過程。而在我國無論是家庭或是學校在生命教育方面都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有些知識也只是被當作生理衛(wèi)生知識來講授。

  鄭曉江教授講述了他在臺灣看到的一種生命教育:讓普通學校的學生到殘疾人學校,跟殘疾的孩子一起過一天,激起學生對生命的熱愛。他說:“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教會孩子熱愛生命,尊重生命,懂得生命的價值,教育孩子懂得,活著不只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他人?!?

  生命是短暫的,教育是永遠的。生命教育不容忽視,它會給孩子帶來心靈的啟蒙和成長的陽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