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網(wǎng)特稿】家庭教育一直很多媽媽關心的問題,爸媽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師,爸媽的很多行為都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因此如何教育好孩子這一個重要的可以一直困擾著不少的爸媽。
在這個案例里,這位媽媽本身就是一位值得稱贊的生活強者,她教育孩子自食其力,長大后照顧弟妹,為家庭做貢獻這些理念真的很贊。盡管這樣的教養(yǎng)方法在中國可能不好實施,但同樣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鑒!
1992年,當我輾轉回到以色列的時候,13歲的老大、12歲的老二和10歲的小女兒都還暫時留在中國 。
選擇在那時回到以色列,完全是窮途末路。我的父親是猶太人,二戰(zhàn)時逃亡到上海,并在那時生下了我 。母親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拋棄了我們,12歲那年父親去世,我就成了孤兒。長大后,我在上海銅廠當體力女工。結婚生下3個孩子后,丈夫離我們而去。
留在上海,滿眼都是痛苦的回憶。正好那時中以正式建交 ,懷著一種逃避的心情,我成為了第一批回到以色列的猶太后裔。 初到以色列的日子,比想象中要困難許多。
我不懂得那里的語言(父親教的古希伯萊語早已不在以色列使用),不懂得移民優(yōu)惠政策(新移民可以有一筆安家費),在特拉維夫的大街上,我壓根不知道怎樣才能生存下去。
家庭教育的方法(一)
我從上海帶去的積蓄只能維持3個月的生活開支, 我必須找到賺錢的辦法,還要早日把孩子接到我身邊 。我苦攻希伯萊語,學最基本的生活語言,然后我在路邊擺了個投資最小的小攤賣春卷。以色列的官方貨幣是謝克爾,1謝克爾兌換人民幣2塊錢。
我的春卷小攤,每天能賺到十來個謝克爾。當我的小攤生意慢慢穩(wěn)定下來以后,1993年5月,我把3個孩子都接到了以色列。孩子們初到以色列的時候,受到了不少鄰居們的責難。
以前在國內(nèi)時,我一直秉承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則。到了以色列以后,我依舊做著我合格的中國式媽媽。我把孩子們送去學校讀書,他們上學的時候我賣春卷。到了下午放學的時候,他們就來春卷攤,我停止營業(yè),在小爐子上面給他們做餛飩下面條。
一天, 當3個孩子圍坐在小爐子旁邊等我做飯的時候,鄰居過來訓斥老大:“你已經(jīng)是大孩子了,你應該學會去幫助你的母親,而不是在這看著母親忙碌,自己就像廢物一樣?!?/p>
鄰居轉過頭訓斥我:“不要把那種落后的中國式教育帶到以色列來,別以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親…”鄰居的話很傷人,我和老大都很難受, 回家后,我安慰老大:“沒事的,媽媽能撐住,我喜歡照顧你們?!笨墒?,老大說:“也許,她說得沒錯,媽媽,讓我試著去照顧弟弟妹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