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甲魚湯的好處對男女老少朋友都具有強身健體、祛病延年等療效,好處非常的大,下面我們?yōu)榇蠹揖唧w地介紹了一下甲魚湯的功效。
甲魚湯有多種做法,建議大家做清燉甲魚湯營養(yǎng)比較高,甲魚湯的營養(yǎng)價值在所有的魚湯中是最多的了,由于它所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能夠使人體內(nèi)的陰精就能不斷得到加強,并起到滋陰潛陽的作用,使人體陰陽恢復到相對平衡的狀態(tài),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祛病延年的效果。尤其適宜于中老年及體質(zhì)虛弱者進補。
1、甲魚肉及其提取物能有效地預防和抑制肝癌、胃癌、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并用于防治因放療、化療引起的虛弱、貧血、白細胞減少等癥。
2、 甲魚亦有較好的凈血作用,常食者可降低血膽固醇,因而對高血壓、冠心病患者有益。
3、甲魚還能“補勞傷,壯陽氣,大補陰之不足”,食甲魚對肺結核、貧血、體質(zhì)虛弱等多種病患亦有一定的輔助療效。
甲魚湯的營養(yǎng)價值以上列舉了四點,還有一些綜合方面的營養(yǎng)價值,由此可知,甲魚湯的營養(yǎng)價值大大的幫助了我們身體健康,給我們提高了免疫力,是人們補體的食療佳湯。
清燉甲魚湯,不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而且還可以作為一味中藥材入藥,藥用和食用價值極高。下面將詳細介紹清燉甲魚湯的方法。
原料
甲魚一只(大約500克左右最好),火腿,香菇(干的,比較香),姜蒜蔥,紹酒,鹽,味精。
操作
1、將甲魚翻過身來,背朝地,肚朝天,當它使勁翻身將脖子伸到最長時,迅速用快刀在脖根一剁,然后提起控凈血。接著,放入水溫大概有70-80度,將宰殺后的甲魚放在熱水中,燙2-5分鐘(具體時間和溫度根據(jù)甲魚的老嫩和季節(jié)掌握)撈出。
2、放涼后(迫不及待者可以用涼水浸泡降溫)用剪刀或尖刀在甲魚的腹部切開十字刀口,挖出內(nèi)臟,宰下四肢和尾稍,關鍵得把腿邊的黃油給拿掉。
3、 還要把甲魚全身的烏黑污皮輕輕刮凈,注意可別把裙邊(也叫飛邊,位于甲魚周圍,是甲魚身上滋味最香美的部分)刮破或刮掉,刮凈黑皮后,洗凈,就算基本清理完工了。
4、甲魚加工完成后,放在碗里,把切成片的火腿鋪上,香菇,姜蒜蔥也可以一起放入了,最后加料酒。
5、然后就是花時間去燉了,看甲魚的大小,小些的一小時差不多夠了,大的則需要兩個小時。
甲魚湯雖補,但是俗話說“補能救人也能害人,毒能害人亦可救人”,下面我們看看甲魚湯適合哪些人喝
適應人群:
1、消費人群適合于白領階層,包括腦力勞動比較緊張的。
2、 老年人,以及產(chǎn)后需要恢復身體的人。
3、適合各種繁重體力勞動和劇烈體育運動后食用,可加快解除疲勞。
4、適合體質(zhì)衰弱,營養(yǎng)不良者。
5、適合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肝脾腫大者。
6、 適合糖尿病人及干燥綜合癥患者,陰虛口干消渴者食用。
7、適合各適合高脂血癥、動脈硬化、冠心病、高血壓病人食用。
8、種癌癥病人,以及癌癥患者經(jīng)放療,化療或手術后食用。
9、適合肺結核, 咳嗽盜汗或肺外結核低燒不退者。
10、適合肝腎不足,陰虛內(nèi)熱, 骨蒸勞熱者。
溫馨提示:
甲魚湯雖然營養(yǎng)豐富,但資料顯示有一部分人群是不適合喝甲魚湯的,下面為您詳細解釋不適應人群與原因。
1、 肝炎患者由于胃黏膜水腫,小腸絨毛變粗變短,膽汁分泌失調(diào)等因素,消化吸收機能大大減弱。而甲魚含有很豐富的蛋白質(zhì),病人食后不僅難以吸收,反而會加重肝臟負擔,嚴重時肝細胞還會大量壞死,血清膽紅素劇增,血漿濃度升高,誘發(fā)肝昏迷。
2、 失眠、孕婦及產(chǎn)后泄瀉也不宜食用。
3、 腸胃功能虛弱、消化不良的人應慎吃。尤其是患有腸胃炎、胃潰瘍、膽囊炎等消化系統(tǒng)疾病患者不宜食用。
相信大家都喝過美味可口的甲魚湯,那么大家知道喝甲魚湯有什么飲食禁忌嗎?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些甲魚湯的飲食禁忌吧。
1、死甲、變質(zhì)的甲魚不能吃;煎煮過的鱉甲沒有藥用價值。
2、 生甲魚血和膽汁配酒會使飲用者中毒或罹患嚴重貧血癥。
3、甲魚的周身均可食用,特別是甲魚四周下垂的柔軟部分,稱為“鱉裙”,其味道鮮美無比,別具一格,是甲魚周身最鮮、最嫩、最好吃的部分,甲魚肉極易消化吸收,產(chǎn)生熱量較高,營養(yǎng)極為豐富,一般多做成“甲魚湯”飲用,又可做成美味的佳肴,供人享用。
4、 甲魚湯不宜與桃子、莧萊、雞蛋、豬肉、兔肉、薄荷、芹菜、鴨蛋、鴨肉、芥末、雞肉、黃鱔、蟹一同食用。
5、甲魚肉的腥味較難除掉,光靠洗或加蔥、姜、酒等調(diào)料,都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在宰殺甲魚時,從甲魚的內(nèi)臟中撿出膽囊,取出膽汁,待將甲魚洗滌后,將甲魚膽汁加些涂抹于甲魚全身;稍待片刻,用清水漂洗干凈,甲魚膽汁不苦,不用擔心會使甲魚肉變苦,為了養(yǎng)成健康的飲食習慣,我們需要在生活中做到方方面面。
禍從口出,病從口入,為了遠離疾病,為了健康的身體,我們要時刻注意如何健康的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