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的病因

【導讀】蕁麻疹對患者的傷害很大,因此患者往往十分心急,但治療疾病的前提是找到病因,所以蕁麻疹的病因到底是什么呢?有什么表現?要怎樣來診斷?怎樣來治療?慢性蕁麻疹的病因又是什么?他與濕疹的區(qū)別是什么?

蕁麻疹的病因與過敏原息息相關,有下列一些過敏原:

1)食物。如魚、蝦、蛋類、奶類,其次是肉類和植物性食品,如草莓、可可、番茄。腐敗性食品分解為多肽類,堿性多肽是組胺釋放物。蛋白食品在未徹底消化之前,以胨或多肽形式被吸收,可引起蕁麻疹,另外,加入食物中的色素、調味劑、防腐劑、食物中的天然或合成物質也能引起蕁麻疹。

2)藥物。一類為可形成抗原的藥物,如青霉素、血清、疫苗、磺胺、呋喃唑酮等,另一類為組胺釋放劑,如阿司匹林、嗎啡、可待因、哌替啶、多黏菌素、維生素B、奎寧、肼苯達嗪等。

3)感染。最常見的是引起上感的病毒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其次是肝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和柯薩奇病毒等。寄生蟲感染,如蛔蟲、鉤蟲、血吸蟲、絲蟲、阿米巴和瘧原蟲等;細菌感染如急性扁桃體炎、齒槽膿腫、鼻竇炎、膿皰瘡、敗血癥等。

4)吸入物?;ǚ?、灰塵、動物皮屑、煙霧、羽毛、真菌孢子、揮發(fā)性化學品(如甲醛、丙烯醛、除蟲菊、化妝品等)和其他經空氣傳播的過敏原等。

5)物理因素 如冷、熱、日光、摩擦及壓力等物理和機械性刺激。

6)動物及植物因素 如昆蟲叮咬、毒毛刺入(如毛蟲,甲蟲及飛蛾的毛鱗刺入皮膚)以及接觸蕁麻、羊毛等。

7)精神因素 精神緊張或興奮、運動后引起乙酰膽堿釋放。

8)遺傳因素 某些型蕁麻疹與遺傳有關,如家族性冷性蕁麻疹、遺傳性家族性蕁麻疹綜合征等。

9)內臟和全身性疾病 如風濕熱、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惡性腫瘤、甲亢、高脂血癥、內分泌改變(月經、妊娠、絕經)、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以及慢性疾病如膽囊炎、腎炎、糖尿病等。

不同的蕁麻疹有不同的表現,基本損害為皮膚出現風團。通常先出現皮膚瘙癢,隨即出現風團,呈鮮紅色或蒼白色、皮膚色,少數患者有水腫性紅斑。風團的大小和形態(tài)都不一樣,發(fā)作時間也不一定。風團逐漸蔓延,融合成片,由于真皮乳頭水腫,可見表皮毛囊口向下凹陷。風團持續(xù)數分鐘至數小時,少數可延長至數天后消退,不留下痕跡。

部分患者還伴有惡心、嘔吐、頭痛、頭脹、腹痛、腹瀉,嚴重患者還可有胸悶、不適、面色蒼白、心率加速、脈搏細弱、血壓下降、呼吸短促等全身癥狀。每一個人的蕁麻疹具體出現的位置不同,有的是四肢,有的臉部,胸部、背部、大腿內側等。

根據臨床上的表現來診斷,首先出現風團樣皮疹,便可確診。診斷不困難,但引起蕁麻疹的原因較復雜,確定引起蕁麻疹的原因常很困難,因此,必須通過詳細采取病史,詳細體格檢查,以及有關的實驗室檢查,盡可能的明確蕁麻疹的原因。遺傳性血管性水腫的診斷則可根據病史,陽性家族遺傳史和血清學檢查等,當有以下臨床表現應當懷疑有否本病的可能:

1)反復發(fā)作的局限性水腫。

2)有自限性,一般1~3天可自行緩解消退。

3)反復發(fā)作的喉水腫或不明原因的腹痛。

4)伴有情緒,月經,尤其是外傷等誘因。

5)不癢且不伴發(fā)蕁麻疹。

6)用抗組胺劑和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效果不佳。

7)有陽性家族史,家族中有近半數成員發(fā)病。

8)血清脂酶抑制蛋白C4和C3值降低。

蕁麻疹的原因不同,治療效果也不盡相同。首先要去除病因,細到每位患者的病因,加以避免。如果是感染引起的,要積極治療感染病灶。藥物引起者應停用過敏藥物;食物過敏引起者,找出過敏食物后,不要再吃這種食物。還要避免誘發(fā)因素,如寒冷性蕁麻疹應注意保暖,乙酰膽堿性蕁麻疹要減少運動、出汗及情緒波動,接觸性蕁麻疹減少接觸的機會等。

慢性蕁麻疹可以用芝麻來治療,常食用芝麻,可以改善體質,增強體力,強化肌膚,不現容易出疹子。黑芝麻醬效果很好,慢性蕁麻疹治療、桃葉可以作入浴劑,桃葉的湯汁可以抑制蕁麻疹的搔癢,有防治發(fā)生蕁麻疹的功效。取生的桃葉陰干,搗碎放入紗布袋中,置于浴缸內。將水煮沸注入浴缸,待冷卻至適當溫度后,身體慢慢浸泡在浴缸,效果很好。

煎煮枇杷葉,也有治療痱子和蕁麻疹的功效。取三枚葉片,用手掐碎,放入500克水中煮沸。待煮汁冷卻,用此清洗患部。也可以將枇杷葉放入紗布袋中,放入浴池水中片刻,用作入浴劑。

1)遺傳缺陷。大部分慢性蕁麻疹患者都有遺傳缺陷,研究表明慢性蕁麻疹是多基因遺傳病,表現為遺傳過敏體質在致敏因素的作用下,機體免疫系統(tǒng)功能混亂。

2)外界誘發(fā)因素。

① 食物:以魚、蝦、蟹、蛋類最常見,其次是某些植物性食品如草莓、可可、番茄或大蒜等調味品等。有的食物引起的蕁麻疹可屬于變態(tài)反應性,但有的不新鮮食品腐敗分解為多肽類,堿性多肽是組胺稀放物,蛋白食品在徹底消化之前以胨或多肽形式吸收,可引起蕁麻疹。

② 藥物:很多退熱藥物易引起機體的變態(tài)反應導致本病。常見的有青霉素,血清制劑,各種疫苗,痢特靈,磺胺等。也有些藥物因為是組胺釋放物如阿司匹林、嗎啡、可待因、奎寧、肼苯達嗪等。

③ 感染:包括病毒、細菌、寄生蟲等。最常見的是引起上呼吸到感染的病毒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其次是肝炎病毒,多數慢性感染病灶:如鼻竇炎 扁桃體炎 大多慢性中耳炎等與蕁麻疹發(fā)病的關系密切。

3)物理因素:如冷、熱、日光、摩擦及壓力等物理性刺激。 最新權威實驗證實:過敏人群體內自由基數量比非過敏人群高許多。自由基對人體免疫系統(tǒng)侵害是過敏體質形成的基礎,還會直接氧化人體的肥大細胞和嗜堿細胞,導致細胞膜破裂釋放出組織胺,產生過敏反應。因此,改善過敏體質就要清除自由基。

4)動物及植物因素:如昆蟲叮咬,蕁麻刺激或吸入動物皮屑,羽毛及花粉等。

5)精神因素:如精神緊張可引起乙酰膽堿釋放。

6)內臟和全身性疾病---如風濕熱,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惡性腫瘤,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代謝障礙,內分泌紊亂等可成為蕁麻疹尤其是慢性蕁麻疹的原因。

兩者都是常見的皮膚科疾病,但區(qū)別也是很明顯的。

① 蕁麻疹是多種原因引起的皮膚、粘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強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是一種伴有劇癢的暫時性、水腫性、過敏性皮膚病。濕疹則是一種常見的表皮的炎癥,其特點為急性期皮損多形性(紅斑、丘疹、水皰等),有滲出傾向,自覺瘙癢。引起濕疹的原因有許多,常不易穩(wěn)定。皮疹形態(tài)為多形性、彌漫性、對稱性,急性滲出則有浸潤肥厚,病程不規(guī)則反復發(fā)作,瘙癢劇烈。

② 濕疹和蕁麻疹是有區(qū)別的,濕疹一般發(fā)作持續(xù)時間長,皮膚濕潤,無明顯誘因。蕁麻疹類似過敏反應,發(fā)作迅速,避開誘因后很快好轉。

③ 濕疹是由內外多種因素引起的真皮淺層及表皮炎癥,臨床上急性期皮損以丘皰疹為主,有滲出傾向,慢性期以苔蘚樣變?yōu)橹鳎追磸桶l(fā)作。蕁麻疹是由于皮膚黏膜小血管反應性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產生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兩種疾病雖然都有瘙癢的感覺,但具體的表現還是不一樣的,蕁麻疹主要是紅色風團以及丘疹。

* 本文所涉及醫(y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yī),以線下面診醫(yī)學診斷、治療為準。
查一查能不能吃
食物分類
  • ??
  • 選擇食物分類
  • 五谷雜糧
  • 食物加工篇
  • 蔬菜/食用菌
  • 肉禽蛋/野味
  • 水果
  • 水產品/海鮮
  • 調味品
  • 飲品/飲料
  • 零食/小吃
  • 豆/乳/奶制品
  • 干果
  • 補品
  • 草藥
適用人群
  • ??
  • 選擇適用人群
  • 不限
  • 孕婦
  • 產婦
  • 哺乳期
  • 嬰兒
能不能吃
  • ??
  • 能不能吃
  • 不限
  • 能吃
  • 慎吃
  • 不能吃
查看結果
  • 索引
  • 蕁麻疹的病因
  • 蕁麻疹的表現
  • 蕁麻疹的診斷
  • 蕁麻疹的治療
  • 慢性蕁麻疹的病因
  • 蕁麻疹和濕疹的區(qū)別
  • 相關百科
  • 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