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取暖,使用取暖用品的現象很常見,但這些取暖用品如果使用不當,會成為“溫暖殺手”,傷害寶寶。所以,媽媽最好還是少給寶寶用。以下4種取暖用品慎用:
1、熱水袋
危險系數:★★★★☆
其實,不管是傳統(tǒng)的熱水袋還是電熱水袋都要慎用,因為熱水袋是直接與身體接觸的,如果在使用時,蓋口突然松開,熱水流出就會燙傷寶寶,若中途發(fā)生短路或引發(fā)爆炸更危險。
2、電熱毯
危險系數:★★★★☆
電熱毯是一種接觸式的電暖器具,雖然絕緣性好,通電后即能發(fā)出熱量,但長時間使用,持續(xù)供熱,會使寶寶皮膚水分大量流失,若寶寶全身又捂得很嚴實,散熱不良,會出現冬季“中暑”癥狀。此外,電熱毯的熱氣會對寶寶的皮膚產生刺激,易引起皮膚發(fā)紅、瘙癢等不適癥狀。
3、浴霸
危險系數:★★★★☆
浴霸是通過紅外燈泡的熱輻射來升高室內溫度的,使用時會產生強光,如果強光長時間直射寶寶眼睛,會對寶寶的視網膜造成傷害,嚴重時甚至會損傷寶寶視力,讓寶寶視力難以達到正常人水平。
4、暖風機
危險系數:★★★☆☆
暖風機吹出的熱氣溫度是非常高的,如果寶寶靠得太近,很容易被灼傷,另外,經常使用暖風機會使室內空氣變得干燥,使寶寶咽干舌燥。
雖然很多媽媽在寒冷的冬季都害怕寶寶著涼,但也不能盲目使用取暖神器取暖。除此之外,給寶寶取暖,也不能什么衣服鞋子都往寶寶身上套。有些衣服鞋子寶寶是不能穿的,具體如下:
1、緊身衣、緊身褲
有的媽媽會購買緊身衣、緊身褲給寶寶穿,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妥的,因為緊身衣、緊身褲會緊貼寶寶身體,妨礙寶寶身體散熱,進而影響其體溫調節(jié),還會束縛寶寶手腳,對寶寶生長發(fā)育造成不良影響。
2、腳套
很多嬰幼兒衣服都帶有腳套,腳套也能起到保暖的作用,但寶寶出生兩個月后就不需要再穿這樣的衣服了,因為腳套會妨礙寶寶腳部的發(fā)育。
3、雪地靴
雪地靴是冬季御寒的法寶,毛毛絨絨、舒適柔軟,很多媽媽都愛購買給寶寶穿,但媽媽們要知道,如果寶寶長時間穿雪地靴,腳底筋膜和軟組織可能會損傷,因為雪地靴對腳部沒有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穿著時寶寶經常跑動容易摔倒。
冬季保暖,最正確的做法是給寶寶穿對衣服。但不同年齡段的寶寶保暖需求不一樣,媽媽可以根據這個來給寶寶穿衣哦!
新生兒(0-30天)
剛出生的寶寶動得少,穿純棉、輕柔的長袖連體衣褲比較合適,另外,為御寒,要裹上包被,還要注意肚臍保暖,因為這個時期的寶寶肚臍還未長好,很容易著涼。
嬰兒(1-12個月)
這個時期的寶寶好動,愛爬,尤其是接近1歲的寶寶還會走動,所以,衣服要選上下分開的棉衣、長褲,這樣不會束縛寶寶手腳,讓寶寶活動更自由。如果要帶寶寶外出,還要給寶寶戴上棉帽和手套,避免寶寶受寒。
幼兒(12個月以上)
等寶寶滿1歲后,喜歡到戶外玩耍,容易出汗,因此要穿稍微長點、吸汗性強的衣服,還要套上溫暖的外套,這樣即使寶寶跑動時也不易露出肚子,避免著涼。
不少媽媽都會犯的同一個錯誤就是給寶寶穿過多衣服,讓寶寶變成里三層外三層的“裹蒸粽”,其實,這樣做很容易誘發(fā)“捂熱綜合征”。那“捂熱綜合征”是怎么回事呢?如何預防?
“捂熱綜合征”又稱為蒙被缺氧綜合征,是冬季常見的急癥之一,多見于1歲以內的嬰兒,發(fā)病原因主要是寶寶穿太多衣服,長時間處于捂熱狀態(tài),身體溫度持續(xù)上升,出現高熱、大汗淋漓、脫水、面色蒼白等不適癥狀,嚴重時甚至有缺氧表現,及神經損傷,可能還會留下癲癇、腦癱、失明、失語等后遺癥。所以,要做好預防。
預防“捂熱綜合征”,冬季給寶寶穿衣就要把握一個度,建議通過觀察寶寶兩個部位來了解寶寶的冷暖情況,適當減少衣服。如果寶寶手心和后背溫暖,表明衣著合適,切勿將寶寶裹得太嚴密。如果寶寶手心和后背出汗,且汗水較多,則表明寶寶穿太多,需要脫掉部分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