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會,易凝血的非O型血生存機率大
最初科學家發(fā)現,相對于O型血的人非O型血(A型、B型、AB型)更容易患上血栓性疾病。為了解釋這種現象,研究者檢測了不同血型的人血液中相關凝血因子的含量。結果發(fā)現在非O型血人的血液中,兩種參與凝血過程的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和凝血因子Ⅷ)的水平要高于O型血。
原因在于A型血和B型血基因的基因產物,能延長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的半衰期(在O型血群體中為10小時,在非O型血群體中25小時),從而使體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維持在較高水平??茖W家猜想,原始人時期野外生存經常要與野獸搏斗,免不了會有流血的狀況,若能迅速的止血,便有更多活下去的可能。所以,早期人類中,非O型人群更迅速的凝血能力賦予這個群體更多的生存優(yōu)勢。
O型血比其他血型好嗎?
瘧疾讓O型血最終占了上風
但從目前世界上各血型的分布比例來看,O型血的比例更高,是后來又出現了什么因素,讓O型血基因產生了選擇優(yōu)勢嗎?
研究者們想到了傳染病,在人類各個歷史時期,各種傳染病都是對人類生存和繁衍的一個極大威脅。研究者們推測或許瘟疫也在“挑選”著人類的血型基因。
在諸多傳染病中,瘧疾大概是人類基因組最強的選擇壓力了,它在人類的基因組中留下了包括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陷、鐮刀形貧血癥在內的多種疾病的遺傳痕跡。據WHO估計,2010年全球仍有2.16億人感染瘧疾,65.5萬人死于瘧疾,死亡的大部分都是5歲以下的兒童。
瘧疾最猖狂的時代是一萬年前,也正是在那個時候人類的生活方式發(fā)生了改變,從四處捕獵轉變?yōu)楦臃€(wěn)定的農耕生活。家畜開始被圈養(yǎng),森林里的樹被砍掉后產生了大片的空地,雨水在這里積聚起來,形成了很多不流動的小池塘,這都為蚊子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溫床,而蚊子正是瘧原蟲的宿主,是瘧疾傳播的必需媒介。瘧疾致人死亡的原因是被瘧原蟲寄生的紅細胞,會在細胞膜上表達一種粘附分子,這種粘附分子會與未感染紅細胞上的血型抗原相結合,形成像玫瑰花一樣的血液凝塊,這種玫瑰花結黏附于血管內皮細胞上,導致血管閉塞和嚴重的疾病,而且玫瑰花結的多少與感染的嚴重性成正比。
有研究表明,這種粘附分子對A血型抗原有較強的親和力,與B抗原親和力較弱。因此感染瘧疾后,A型血人相對于B型血人和O型血人能形成更多的玫瑰花結。
根據這些研究結果,那瘧疾流行過的地區(qū),O型血人數應該高于A型血。目前世界上O型血和A型血的分布確實與上述推論一致。在熱帶地區(qū),瘧疾較為流行,而在寒冷的地區(qū),瘧疾不那么流行。居住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熱帶區(qū)域的土著居民絕大部分是O型血。但是,在較寒冷的地區(qū),如斯堪迪納維亞半島、格陵蘭島,以及歐洲和北美的北極圈地區(qū),A型血是出現比率最高的血型。這些數據從另一個角度印證了O型血有利于對瘧疾的抗性,A型血不利于對瘧疾的抗性。另外還有研究指出,歐洲較多的A型血人群較多,可能也是天花蔓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