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總是抱怨自己的孩子這個不行,那也不行,實質(zhì)上,不是他不行,而是他總覺得自己不行,日子久了,他也就認為自己不行了。
有的家長見著我就愁眉苦臉地跟我說,他的孩子總是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為啥別人家的孩子就那么聰明那么懂事,自己的孩子就那么笨那么不省心。
這可冤枉了孩子。
第一條,這孩子是你們生到這個世界上來的,如果真的智力低下,那也不是孩子可以左右的。孩子為啥笨,其實就引申到第二條了,就是教育的問題。
很多人對此不理解,難道自己的教育就這樣失???
別惱火,回憶一下,看看你的身上是不是有類似的情況。
小時候,孩子興沖沖地搶過推門而進的媽媽手里的米袋,像個十足的男子漢,可是媽媽卻說:“去去去,別搗亂,你太小了,拎不動!”
“媽媽,我拎得動!”
“說了拎不動,一邊玩去!”
且不說孩子的積極性被打消了,媽媽的經(jīng)驗和判斷像是判官下的判決書,讓孩子覺得“我不行”。所以,即使事實上他只要用盡全力,還是可以拎起那個沉沉的米袋的,也會因為媽媽的判定而從心理上降低了自己的能力,最后這個米袋在孩子的眼睛里也變成了龐然大物,變得沉重無比,小小的他自然就不會想著可以拎起來。
“媽媽,明天測試跑100百米,我肯定能跑優(yōu)秀!”
“就你?快2歲了才會走路,差點把我和你爸急死。會走會跑了,也老是磕磕絆絆,比不上人家利索,這回能跑優(yōu)秀,太陽就從西邊升起來了!”
媽媽的論點是“孩子跑不了優(yōu)秀”,為了使這一論點成立,她找出論據(jù),擺事實,講道理,也許有的孩子個性倔強,不服輸,但多數(shù)情況下,孩子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媽媽說我不行,我真的不行吧?”久而久之,他就再也不會想到自己能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