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體報道:一位父親幾乎把業(yè)余時間全花在女兒身上。為了女兒,他閱讀數(shù)百冊教育類書籍,拜訪許多教育名家,還寫下長達百萬字的成長筆記,摸索出一套獨特的教育方式。他的女兒才3歲半,卻已經(jīng)閱讀了逾千冊書籍,看過千部影碟,欣賞了百場各種演出。他的教育方式引起了巨大的爭議,有人質疑他的數(shù)字是在瞎說;有人認為他這是填鴨式的教育;也有人贊賞他對女兒的負責態(tài)度,認為他是一位稱職的好父親。對他的教育模式,你怎么評價?
如此的家庭教育你贊成嗎?
人造神童不可取
南京一名小學生爽口爽心:讓年僅三歲半的女兒閱讀上千冊書籍,看千部影片,欣賞百種演出,作為父親,希望女兒能夠出類拔萃、鶴立雞群,他的出發(fā)點很好。但是女兒才三歲半,那些書本上的道理、知識她哪能記得???豈不是白白浪費時間么?更何況這個年齡的孩子喜歡玩耍,崇尚自由,她父親的做法就是扼殺了她的個性!束縛了她的自由!孩子就在這種書海里過日子,哪里還有時間放松一下呢?哪里還有時間找別的小朋友玩?這樣一來,她的性格肯定會發(fā)生變化,她的內心說不定會很孤獨呢。這種“人造神童”將來一定會成為大才女嗎?
特殊教育很有必要
南京金肯學院華洋:不同的教育方式適合不同的孩子,他的教育方式對他的孩子有效果,他的孩子愿意跟他學,這樣就夠了,每個孩子的接受能力都不一樣,這個父親可能更多地只是針對他的孩子而做出這樣的教育方式,這樣的教育方式可能只能針對某個特殊的個體,不太可能普遍試用,在他的孩子身上能取得好的效果未必在其他孩子的身上也會有同樣的作用。
這個父親在孩子只有3歲半的情況下就這樣大膽的嘗試如此創(chuàng)新的教育方式實在令人佩服,對于孩子的教育很少有家長能在孩子這么小的時候就開始實施,在中國對于孩子的教育,大多數(shù)家長是完全交給了學校、老師,于是就出現(xiàn)了好學校搶著進,差學校無人理的情況。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很多時候因為個體之間存在差異性,老師不能照顧好每個學生,而這個父親的教育方式則是完全針對自己的孩子,我覺得能夠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在整個教育的過程中,我想父子之間的關系也一定會更加親密。教育的過程也是孩子成長的過程,不論是對于這個父親或是他的孩子,我想都會有好處的。我會繼續(xù)關注這個孩子的成長,現(xiàn)在說這個教育的成功與否為時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