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幾歲是最合適的“死亡教育”時間?

編輯:Kiki

  小張,市場經(jīng)理,32歲
  “TA睡著了,會睡好久好久不會醒來了”
  記得5歲那年,我叔車禍死了,當時看著周圍的人都在哭,我有點害怕,但搞不清什么狀況,就問我奶奶叔叔怎么了,奶奶說叔叔睡著了,后來聽別人說叔叔死了。我一想我每天都會睡覺,會不會睡覺時也死了?好長的一段時間都不敢睡,好擔(dān)心睡著了就回不來了,并且對這個“回不來”莫名的恐懼,似乎覺得那是一個黑暗的得讓人窒息的世界。
  幼兒說:會讓孩子混淆睡覺和死亡,他們可能一直期待死者醒來,或者會擔(dān)憂自己睡著死了,從而對睡覺產(chǎn)生恐懼。
  最正確的“死亡教育”做法,應(yīng)該是這樣做
  每個生命都會從嬰兒到幼兒到少年到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由稚嫩到衰老,然后就會死亡。死亡就是不動了、不說話了、不會再做任何事,最后就是尸體慢慢腐爛到泥土或化為灰燼,親人就不復(fù)存在了,永遠消失了。就像一顆種子發(fā)芽長成小樹苗到干枯與泥土合為一體的過程;也像一只小蝴蝶、小蟲子、小鳥一樣被埋進泥土永遠也不能出來了。

  面對親人的死亡,該鼓勵孩子以何種態(tài)度對待?
  曾記得外國有個家庭,爸媽都在地震里去世了,留下了姐弟倆。姐姐11歲,弟弟才7歲。當他們處理完父母的后事,姐姐這樣對傷心的弟弟說:“去給爸媽寫一封信,把你的感覺和想法寫在里面,但我需要提醒的是,寫完后就放下,繼續(xù)我們的生活,因為我們只能把爸媽放在心里了……”逝者已去,我們可以思念,但應(yīng)該繼續(xù)努力生活,這也是當孩子面對親人的去世最應(yīng)該有的態(tài)度、也是最應(yīng)該對孩子說的話。
  6歲內(nèi)的孩子不適宜參加葬禮嗎?
  有人說,6歲內(nèi)的孩子不應(yīng)該參加葬禮,理由是哭喊的場面會給孩子帶來陰影。外國的幼兒園,比如美國的幼兒園已經(jīng)有死亡教育,甚至有集體帶孩子參加真實葬禮的課程。幼兒說認為,是否有陰影,只要取決于大人的引導(dǎo)。
  記得有位粉絲媽媽是這樣做的:
  葬禮前,她提前跟4歲的孩子說,“爺爺死了,我們都很難過,一會我們可能會哭,哭是代表我們舍不得爺爺,也是表達對爺爺?shù)乃寄?,你也舍不得爺爺嗎?”孩子點頭,在葬禮上也哭得真誠而深切。參加葬禮,其實對孩子來說是最直接的死亡教育,不僅能讓孩子認識到生命只有一次,認識到生命的脆弱,還有利于讓孩子學(xué)會珍惜生命,善待生命,珍惜當前。
  幼兒說
  微信號: bb-edu

下載媽媽網(wǎng)APP,獲取更多精彩母嬰資訊及福利,媽媽的世界只有媽媽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