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這幾件事上“曠課”了,卻自以為還沒開學

  性教育曠課:不敢大方談性,不懂得自我保護

  中國家長一直羞恥于談性教育,甚至采取編瞎話、沉默不語、清除隔離、責罵批判等方式,試圖保證孩子的純潔性,認為等孩子長到一定的年紀自然無師自通。然而,從幼年遭性侵、抑郁自殺的臺灣女作家林奕含,到屢屢被曝的虐童、性侵兒童事件都在給家長敲響警鐘:正是因為性教育的缺失以及家長對性的曲解,才讓孩子在面對外來侵犯時不懂得保護自己,成為禽獸們的“盤中餐”。況且,孩子在2歲多就會表現(xiàn)出性格方面的性別差異,3歲時已經開始有了性別意識,不知不覺會出現(xiàn)“性探索”的行為,在這種情況下,家長越是遮遮掩掩的避諱談性,越容易引發(fā)孩子的好奇心。所以說,性教育一定要趁早,早期性教育啟蒙,也有利于掌握孩子的心理動態(tài),給予正確的引導。

  想要孩子身心健康,家長首先應該改變自己對“性”的刻板觀念,提前儲備好知識,如實回答孩子的提問;也可以通過兒童身體繪本、人體器官掛圖、拼圖、視頻或人體模型等,告訴孩子每個器官的科學名稱和功能,讓他們從小了解、熱愛自己的身體;學習的過程中不要跳過生殖器官,應該讓孩子從小把生殖器官看成身體自然且正常的組成部分,而非令人羞愧、難以啟齒的存在;預防兒童性侵是性教育的重要一課,家長應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讓孩子學會保護隱私部位,將孩子可能遭受侵害的幾率降到最低。同時,也要告訴孩子父母是其永遠的后盾,無論發(fā)生任何事都要勇敢尋求幫助。

  心理學曠課:忽略情緒管理,影響性格形塑期

  性格的初步形成始于幼兒時期,此時幼兒的性格尚未定型,富于可塑性,周圍環(huán)境對它的影響至關重要。但是不少家庭的獨生子女或是家中的第一個孩子,家人常會有過度保護的狀況,還以“年紀小不懂事”、“長大就會好”為借口忽視孩子的心理教育,造成“熊孩子人人喊打”的社會現(xiàn)狀。根據(jù)幼兒年齡發(fā)展特點,幼兒處于性格萌芽階段,幼兒的性格教育屬于最初的起點教育,奠定孩子一生的發(fā)展基礎。一方面,孩子的個性是父母一點一滴、潛移默化塑造而成,千萬不要以為孩子不懂就不教育。另一方面,父母可以通過繪本、具體事例讓孩子學會認識自己的情緒,并做好情緒管理,在習慣中建立教養(yǎng)模式,讓好習慣逐漸內化為本能。孩子在和他人的互動中,若出現(xiàn)如耍脾氣、打人、搶玩具等不適當?shù)男袨?,父母應主動告知孩子,不要認為孩子還小,就任他為所欲為,最好能適時教導其正確的態(tài)度,建立明確的價值觀。最后,即使孩子犯錯也要維護其自尊心,盡量以正面的語言和情緒去教孩子,讓他們樂觀地面對外在環(huán)境。

  孩子的每一次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的扶持,孩子的每次一次進步,都離不開父母的幫助。作為父母,我們能為孩子做的,還有很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