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or謬論?深扒民間流傳甚廣但卻不靠譜的育兒“俗語”

  俗語是人們在生活勞作中,得出的經(jīng)驗性總結,吃、穿、用、度都有相應的俗語表達,養(yǎng)育后代這樣的大事自然也少不了那些充滿了經(jīng)驗的俗語。不過,俗語的產(chǎn)生和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有關,受到時代限制,并不是所有的俗語都是科學的,需要根據(jù)現(xiàn)在的科學依據(jù)辯證來看。很多不明所以的老人和新手爸媽往往容易盲目相信俗語中所傳遞的“育兒經(jīng)”,一不小心就容易誤阻礙孩子的健康成長。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民間流傳甚廣的育兒俗語。

  關于“說”的俗語:“貴人語遲”

  釋義:孩子說話晚是聰明的表現(xiàn)

  關于寶寶說話早晚的問題,坊間一直都有各種傳言:寶寶說話早,那必然是聰明的表現(xiàn),可如果寶寶說話晚,那更不得了,民間俗語叫“貴人語遲”,意思就是孩子說話晚是聰明的表現(xiàn)。實際上,“貴人語遲”出自《論語》,指的是凡貴人者,多是有思想,有涵養(yǎng)的人,不搶話、不多話,并非指寶寶說話晚就聰明。一般來說,孩子在9~12個月就能說“爸爸、媽媽”等簡單的詞匯;在1歲半左右能說出大部分的稱呼以及4~6個字的句子,能模仿說短句;等孩子到了2~3歲,就能用語言表達較為完整的意愿。如果此時的寶寶還沒有學會說話,一般認為是語言發(fā)育遲緩。

  當然,由于個體差異,造成寶寶說話晚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三大原因:生理、心理和家庭因素。從生理學角度講,如果孩子的聽力有問題或者發(fā)聲器官不正常,可能會導致聽覺異常;如果孩子患有自閉癥或智力低下,可能會說話晚或者不會說話;而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家長缺乏對孩子說話的正確引導,比如,經(jīng)常談論孩子聽不懂的話題或者經(jīng)常強迫寶寶說話,都可能導致孩子拒絕發(fā)言?!百F人語遲”不可信,孩子說話早晚還需要家長認真觀察,以及科學的溝通引導。如果為某些疾病引起說話晚,一定要及時就醫(yī)診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