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媽媽
媽媽網(wǎng):你曾把自己叫做 “星期五媽媽”,文章中字里行間都流露出一個做母親的幸福。你還不是媽媽,卻愿意每周五花三個小時來照料一個只有8個月的嬰兒,不會覺得很乏味或太辛苦了嗎?做“星期五媽媽”期間,你最深刻的體會是什么?
楊熹文:我在一篇文章(《星期五媽媽》)中寫了我的“實習(xí)媽媽”經(jīng)驗。這個八個月大的寶貝是一對美國夫婦的女兒,他們幾年前到新西蘭移民,因為都有過在異國掙扎的經(jīng)歷,我們不僅是朋友,也是并肩的戰(zhàn)友,在生活上互相幫助,沒有辛苦之談。在做“星期五媽媽”
期間,我的體會是:1,對于沒有孩子的朋友:孩子從不應(yīng)該是孤獨的產(chǎn)物;2對于有孩子的朋友來說:父母和孩子的成長應(yīng)該是雙向的。
媽媽網(wǎng):在《媽媽的夢想》一文中曾聊到你媽媽,讓人看起來是一個很偉大的母親?,F(xiàn)實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媽媽,愿意為了丈夫、為了子女,放棄自己的夢想。尤其是中國女性,在對待家庭問題上,是很具有犧牲精神的。你怎么看待這種現(xiàn)象?
楊熹文:舊時代的大多中國女性,生活里只有一個核心,就是“犧牲”,對于個人來講,這否認了一個女人存在的價值,而對于社會來講,就是人才的損失,是整個社會的悲劇。Facebook首席運營官Sheryl Sandberg在說到女人如何擁有自己的事業(yè)時,指出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讓你的伴侶成為真正的伴侶,分擔(dān)生活中的責(zé)任。在國外,經(jīng)常在路上看到男人推嬰兒車照顧孩子,我在自己租住過的房子中也多見到男人承擔(dān)一半家務(wù),盡全力支持妻子的事業(yè)。一個家庭,雙方權(quán)利和義務(wù)平等,互相欣賞互相支持,這才是幸福的關(guān)鍵。希望這也是中國現(xiàn)代家庭的走勢。
媽媽網(wǎng):在新西蘭你也經(jīng)歷過很窘迫的生活,但是不管在什么情況下,從沒聽到你抱怨過你的家境,而是一直保持很樂觀的心態(tài)。這種平和的心境是受家人的影響嗎?
楊熹文:這種樂觀的心態(tài),一部分來源于家人的影響,另一部分是來自后天的自我教育。家人從小給我灌輸?shù)乃枷胧?,努力就有希望。而在后來獨自打拼的生活中,更是遇見很多靠自己奮斗實現(xiàn)夢想的朋友,這些后天的經(jīng)歷告訴我,一個人即便一無所有,也不用害怕,更應(yīng)該鼓起勇氣去奮斗,因為這時的每一分努力,都能讓我們有多一分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