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7個舍得,影響孩子的一生

編輯:wing

  6、舍得受

  小時候,住城里的親戚經常寄一些罕見的零食過來。我自己吃,也會給爸爸媽媽分著吃,媽媽的做法是“不吃不吃”總是拒絕;而爸爸會接受我的分享,一邊吃一邊說“真好吃”。

  爸爸不懂得說謝謝,但知道對我的付出進行夸獎,既引導我繼續(xù)付出,又滿足了我的精神需要。

  相反,有些家長,會因為物品的價值高,拒絕和孩子共同享用。孩子的付出得不到回饋,慢慢就覺得好東西都應該自己享用,在外面自然不愿意分享。長大后,更容易不考慮別人的感受。畢竟,付出感得到滿足,也是一種精神需求。

  7、舍得說

  和朋友交流,發(fā)現多數人和父母的溝通都有問題。尤其在青春期這個“多事之秋”,內心基本是對父母封閉的。

  我對媽媽基本封閉,因為她特別喜歡數落我。而對爸爸,我愿意敞開。

  中學時,誰給我寫情書我都會告訴爸爸。因為無論我說什么,他都不會嘲笑或指責。 我說收到情書了,爸爸會說“哪個小子這么開眼啊,怎么注意到你的啊”;我說考砸了,他會和我一起分析原因,然后說“學習是馬拉松,暫時落后不代表永遠落后,下次有進步就行了”。

  當我成績下滑十幾個名次、懷疑自己根本不是學習這塊料時,爸爸都笑呵呵地說:“這么大姑娘了,還哭鼻子。就算你真的是個‘笨小孩’,那又怎么樣?我們將來還能寫小說當作家?。 ?/p>

  無論時間過去多少年,這句話我都不會忘記。

  也正是這句話,我才明白,在與孩子的溝通中,父母的正向引導、積極樂觀、良性溝通有多重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