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娃累覺不愛?是你不懂這些心理效應!

編輯:xiangmengjie | 出處: 媽媽網

  【案例二】媽網網友yoyo510030:寶寶愛吐口水 屢教不改!

  小寶剛過三歲,生氣時就對著人吐口水,開始我是會好好跟他講道理。可越說越不聽,一直不改拿他沒辦法。后來也打過,一吐口水我就打他小嘴,雖然只是輕輕打,可現(xiàn)在這么久了這個壞習慣還是改不了!今天晚上就因為喝水的事,他要將水果咬了扔到水瓶里,我不讓,他就咬了水果吐到我臉上,氣得我不行,狠狠打了幾下他的小嘴。我知道打得太重的,當時真的太氣了,教了好多次還是這樣。面對如此調皮的小家伙該用什么辦法讓他不吐口水呢,軟硬兼施都用了就是不管用,媽媽們有沒有好辦法呢?


孩子愛吐口水被我打哭,沒想到他朝著我吐了一口

  對應心理學效應:超限效應

  同樣,讓我們先來看一個小故事: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使人感動,準備捐款。過了10分鐘,牧師還在講,馬克吐溫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又過了10分鐘,牧師依然在講,馬克吐溫沒有捐錢的欲望了。等到牧師終于結束了冗長的演講開始募捐時,馬克吐溫由于氣憤,不僅未捐錢,還從盤子里偷了2元錢。

  這個故事所反映的就是“超限效應”,這是一種因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的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xiàn)象。

  在家庭教育中,不少家長就常常踩到“超限效應”的界限: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會不厭其煩地重復地批評孩子,這使孩子從內疚不安到不耐煩乃至反感。被“逼急”了,就會出現(xiàn)“我偏要這樣”的反抗心理和行為。網友yoyo510030遭遇的情況就是如此,一次又一次批評孩子吐口水,甚至動手打孩子,最終孩子更加反抗。

  由此,家長批評孩子也需要有技巧,不能超過限度,也不應簡單地重復,要換個角度、換種說法。這樣,孩子才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被“揪住不放”,厭煩心理、逆反心理也會隨之減低。

  

分享到: